——《康熙大帝》

这星期看书比较少,本来借了一本阎崇年的《康熙大帝》,想丰富一下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谁知道没翻多少页就发现它并不算一本真正的史书,更像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个人见解,分析得似乎也挺全面透彻,但它终究不是史书,纠结再三,还是放下了。

总想找一些客观介绍事实的书,不要加入太多的个人好恶。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但要想做到全面客观似乎有些难度。所以自己的观点还要靠自己去发现,带着别人的有色眼镜去看终究不是办法。

不过这样的书越来越难找了……

这周是期中考试周。面对期中考试,有的人很重视,有的人很无视。成绩出来了,不管好坏,大部分人都很坦然地面对,这应该和大学里多元的价值观有关吧。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都有衡量自己的标准。而在中学时代,大家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于是一场考试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标准,你重视成绩,我重视技能,他重视交际……你的成绩好,我不在乎,我有自己的标准。在自己的标准里,自己永远可以做到最好,因为既然是自己定的标准,它就没有底线。它可以低一点,再低一点……

当我们走出大学的时候发现了差距,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当初的标准是多么低……

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中学里,我们目标明确但感到束缚;在多元标准(也可以说没有标准)的大学里,我们有了自由,也有了迷茫。我们总想做正确的事,但什么事算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答案。每一个过来人都有一个他自己的说法,听得太多反而令我们更加迷惑。同时,不同人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相同,就像你问一个三年前的毕业生怎样对待微博,他不可能给你答案,因为那时候微博还没有出现。就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徘徊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之间,最可怕的结果就是:一晃四年过去了,我们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做出选择!

无论做什么事,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但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不失败就应该算是成功吧;同样,不是错的也应该算是正确的。当不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时候,就坚持做几件最起码不是错误的事情吧,或许这样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最后更新: 2019年04月19日 21:37

原始链接: http://andersjing.com/2011/04/23/2011-04-23-note_21/

× 请打赏~
打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