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平凡的世界》 路遥

有日子没写读书笔记了,虽然一直都想写,但一直感觉没酝酿好思路。最近几天大致整理了一下,感觉可以写点东西了。于是就从笔袋的最底搜出好久没用的钢笔,在图书馆有幸找到一个视野开阔的落地窗,泡一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名义上是“铁观音”的茶叶,先睡上一觉,然后一边喝茶,一边开始了我的笔记。

《平凡的世界》是寒假的时候看的,在回家的火车上,突然想找点东西看看。刚好手机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印象里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还很高,于是就埋头看了起来……也因此我整个寒假的看书时间都花到了这本书上。前几天百度了一下才发现这是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果当初在火车上我知道它有这么长,很有可能我就不会选择用它来打发时间了。当然,如果当初我知道这本书写得确实配得上社会上对它的评价,肯定也不会把它当做打发时间的东西,而是放假前从图书馆借出来,认真地拜读一番。也不至于现在想回顾一下的时候却发现这本书早就被借得精光,连九几年出版的也没留下一本,我下手太晚了……

看完后,整体的感觉就是路遥没有余华那么重口味,因为他没有过多的使用角色的生死来表达感情。书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好人,虽然有些人会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但主要还是由于所处环境的局限性。这可能是因为路遥写的故事发生在自己所热爱的那片故土,并且主角孙少平也或多或少地展现作者自己的影子,所以他就是这部小说充满了人情味。

感觉路遥没有那么重口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小说基本是充满着阳光的,虽然有很多波折,但希望总是悬在前方,即使一时间迷失了,很快就能找到。尤其是主角孙少平,从小说的一开始就处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但是还远不至于绝望,而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与亲人的帮助,生活状态在一步步地好转。虽然中间经历了自己师傅和未婚妻的意外去世的打击,不过靠着他勤劳朴实的双手还是一步步的朝着明天走去。

相对来说,余华的《活着》与《兄弟》则沉重许多,其中的主角直接面临的就是生命的考验,几经波折之后,主角仅仅剩下了生命,其他的都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逝去了。就像一辆车在路上跑,走着走着轮子掉了一个,然后挡风玻璃也碎了,接着车门也坏了,又接着……最后剩下了一个发动机还在运转,虽然它看起来摇摇欲散、破烂不堪,但这个发动机已经历练成无坚能摧的东西,就像《活着》中最后依然活着的富贵。

余华塑造的是硬汉,一个咬紧牙关,一步一步朝前爬的硬汉。

路遥塑造的是壮汉,一个可以偶尔发出一声怒吼,朝着阳光爬的壮汉。

有句话说:人活一口气。余华塑造的角色把那口气紧紧含在肚子里,怀抱着仅有的一丝阳光,默默地活着,但这已是莫大的勇气。路遥塑造的角色可以把那口气稍微吐出来一点,给他洒入更多的阳光,让他可以朝上爬,虽然很艰难,但角度是朝上的。

本来是写《平凡的世界》的,不知不觉把《活着》也扯出来这么多,或许是因为它们都包含着抗争与希望吧。

富贵把希望寄托在“活着”二字上,而孙少平则可以把希望寄托给一个靠自己双手开创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上。记得前天上“中国文化导论”课,老师提到雷锋的希望是: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可笑,但那的确是当初千万人实实在在的希望。

路遥在完稿之后写道: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不过我想,既然耕种了,还是希望能够收获的……

没有渺小的希望,也没有最伟大的希望。

希望,没有边……

最后更新: 2019年04月19日 21:37

原始链接: http://andersjing.com/2012/03/17/2012-03-17-note_34/

× 请打赏~
打赏二维码